深改“关键之年”:中国高擎创新大旗助力改革发展
全称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落地,进而打造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业的新引擎。
当下,“工业4.0”计划正在成为国际制造业和经济发展新趋势,中国概莫能外。尤其是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创新驱动将刺激并带动整个机制体制的大变革,进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从速度到质量的中高速和中高端增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此外,中国还设立了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产业创新主力。“中国制造2025”的十年规划亦即将上报国务院。
“决策层释放的种种信号显示,创新驱动已然成为中共高度重视的国家战略,它将指引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和‘制造强国’‘智造大国’转变,进而构筑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张汉亚对记者说。
事实上,创新驱动从理念上升为发展战略,在中国经历了几代人的持续努力。1977年,邓小平提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确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伊始至今,矢志并坚定改革创新的历史使命。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宣示改革决心,积极倡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改革”与“创新”亦是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直秉承的重要理念,两者并行不悖、互相支持。
具体到日前出台的这部9000余字的《意见》,内涵丰富,亮点颇多。既有解决“产学研”脱离等老问题的新路径,又有关于技术移民和改进GDP核算办法的新提法。
创新最核心的要素是“人”。为了解决人的问题,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意见》提出,将实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吸引制度,规范和放宽技术型人才取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条件,探索建立技术移民制度。
对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创办科技型企业等创新活动方面,给予中国籍公民同等待遇。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则面向全球引进首席科学家等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这些提法和规定具有突破性,也颇有吸引力。”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认为,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将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才到中国谋求发展机遇,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真正扛起国家的创新大旗。
长期以来,由于创新天然具有的“人力物力投入大”“成果周期长”等因素,在现有的考核机制下,“创新”有时容易沦为口号。一些企业也困扰于缺乏更多的扶持资金对其抱消极态度。
“《意见》的出台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让地方政府和企业愿意创新、敢于创新。”汪同三说。
《意见》提出,将改进和完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体现创新的经济价值;健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加大技术创新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的比重;把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纳入对地方领导干部的考核范围。
《意见》还规定,符合条件的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保留基本待遇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并允许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一定比例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才兼职。
学界认为,这些立足于长远的机制性变化,将使科研单位和高校的先进技术通过有效渠道被企业采用,帮助技术从工业试验顺利形成商品。
“《意见》的出台对我们行业是一大利好。”北京一家科技公司负责人霍志军说。他的公司是产学研融合的受益者,其核心技术来源于天津的一家科研院所。
作为创新的“推动者”和“受益者”,霍志军希望,国家在出台宏观政策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监督政策的“有效落地”,完善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对接机制。“只有避免政策‘中梗阻’,才能让创新真正‘驱动’起来。”
来源:新华网, 转载:扬州君昊电气有限公司 www.jhdqw.com
- 上一篇:中国与印尼联合声明:涉及1000万千瓦燃煤电站、水电、电网规 2015/3/27
- 下一篇:体育总局:不会硬性统一广场舞步 2015/3/26